福州市贝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贝拓科技”)致力于开展针对老年人生活自理的智能环境感知、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辅助系统的综合研究、开发和应用,并且结合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满足老年人的身体护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美国、欧洲(特别是英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 用以开发研制新型的智能系统以支持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活动及医疗健康保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40年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并最终保持在高位稳态水平。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2015年中国60岁以上和80岁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分别为2.12亿和2339万人。如果采用中位生育率进行预测,2050年这两项指标的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4.92亿和1.2亿人,这分别相当于2015年数量的2.32倍和5.13倍。“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养老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并明确“商业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养老产品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利用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幸福指数。
贝拓科技将充分利用SOTA(State of The Art)技术监护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并与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辅助系统结合,开展老年人活动导航(navigation)和人机协同作业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大幅度降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该系统将充分利用王海鹰博士的专业知识、经验和项目成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突破:1)智能机器(Intelligent Robot),实现人机交互(协同作业),把机器人变成了老年人的生活帮手和陪伴者。2)情感认知(Effective Computing).智能机器人上有DEEP CAMERASociometricSolutions,通过处理人脸图像和语音语调实时捕捉和量化情感,并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云端(CLOUD)进行分析和处理。当系统判定老年人出现孤独情绪时,会打开家庭集体照片、视频,或者指派机器人与老年人进行对话、唱歌(可以模拟子女的声音),以实现智能机器人与老年人的情感交流。3) 室内精准定位(Indoor Location),通过搭建室内3D模型,实时进行环境监测比对,实现定位。为了能实现精准定位,将充分利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和零速修正(Zero Velocity Update (ZUPT))相结合的系统算法来实施。在应用过程中,比如洞察到老年人的异常情况,机器人会主动移至老年人附近,进行情感计算,同时实现视频传播和呼救。4)互联网平台,把系统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和子女、社区、医院的无缝链接。
贝拓科技将开发出一套集智能感知、机器人、室内定位(Indoor Location)、情感认知(Affective computing)、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该系统可用于智能居家养老、老年医疗康复和人机协同作业(适合老年人认知与机能特点)等领域。在理论研究方面,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尤其是结合重点实验室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优势,研究开发适用于智能感知环境下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在市场化开发方面,将高校、实验室、公司的“学研产”等资源结合起来,推动技术转化和产品市场化。